銘傳大學
社會科學院
English
回首頁
媒體報導
 
王伯頎副教授於11月6日接受聯合報採訪:馬籍女大生命案 學者座談聚焦自衛意識、標靶防治 2020/11/6   
 
馬籍女大生命案 學者座談聚焦自衛意識、標靶防治
2020-11-06 18:20 聯合報 / 記者李隆揆/台北即時報導


日前發生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生命案,引發社會關注,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今天下午特別舉行擄人性侵與社會安全防護座談會,邀集專家學者討論未來如何避免類似案件再次發生。

國立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特聘教授李思賢說,心理學上有「挫折攻擊假說」,此次涉案的犯嫌可能因為上一次行動遭遇失敗挫折,所以行動進化了,爆發出一般人不可預測的行為;近年幾件社會矚目案件看下來,許多犯嫌的心理疾病方面,看起來還不算是「病重」,反倒比較像是有「性格缺陷」,那並不是疾病。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鄧煌發說,類似案件發生後,大家往往是以同情的角度看待被害人,但事實上還是需要檢視一下被害人的特質。

在犯罪鐵三角理論中,犯罪被害發生可參考情境、加害人、被害人等3種要素。在這次的案件中,情境發生在夜裡的暗黑場所;雖不敢斷定加害人梁姓犯嫌有精神疾病,但他一定有人格缺損,加上錯誤認知,還曾有逃脫法律制裁的經驗;被害人則有外籍生身分、篤信治安狀況、警覺性不足、落單等特質。可說是錯的人在錯的時間地點遇上另一個錯的人,犯罪被害就發生了。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說,防治類似擄人性侵殺人事件,必須透過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絡相關人員,如家人、鄰居、村里長、幹事、與社區保全人員等,關注具有問題行為徵候者,如經常逃學或蹺班、自我封閉、沈默不語、常口出威脅或做出攻擊的姿態等。必要時通報予警察、社工進行後續處理。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戴伸峰說,日本曾發生「桶川跟蹤狂殺人案」,後續推動許多法案的產生及修改,案發過後案件的法定化很重要。

此外,以日本「秋葉原殺人事件」看來,政府對人們從平穩狀態進到不平穩狀態所產生的異狀偵測也很關鍵,這跟我國警方在群眾聚集時會很緊張一樣,政府也可以透過科學數據偵測「異狀」,例如同一隻手機頻繁撥話,會不會是手機持有者正在努力求救?透過這樣的方式提早掌握案件發生的可能。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賴擁連說,此次案件算是「戳破台灣治安良好的新衣」,但針對民眾來說,每次有案件發生都彼此呼籲要加強防範意識,卻過了又忘記,未來是否有可能將犯罪防治的措施及概念納入校園通識課程,是個重要的問題。

中華民國國際刑警之友協會秘書長蔡俊章說,國外學者曾研究,對於犯罪發生,警察的責任不到一成,我國近期「出事換長官」的文化並不合理;平時的犯罪預防若有問題,背後因素有很多,像是今年因為疫情影響,警察勤業務變得更繁重,也會出現警力短缺的問題。

對於「吃案」問題,不要說警察,各縣市首長屢屢追逐外界眼中的「幾星首長」稱號,從上到下都會產生壓力,只是大家都不敢說而已;要改善匿報問題,除了加強警政機關從下到上的複誦機制外,政府還是要化危機為轉機,把握這次機會,認真檢視體系和程序上有什麼問題,不要盲目再追求滿意度、好感度了。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許福生說,其實治安會報還是非常重要,不然就會像此次案發後,光是路燈不亮問題,政府機關之間就很不協調;針對警察機關部分,應該加強對於「高再犯、低風險」案類治安顧慮人口的處置,績效評比標準也應更多元化,尤其派出所勤業務繁重,平時要受理案件,又該如何落實勤區犯罪預防?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副教授王伯頎則認為,此次案件發生凸顯幾個問題,包含警察消極辦案的心態,普遍缺乏犯罪風險評估知能,錯判梁姓嫌犯犯案的風險;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不尊重文官體制,恣意行事形成文官消極任事的心理;被害者未接受同學的伴行,也未攜帶任何防身物,顯示缺乏被害預防的意識與準備;社區對於容易導致犯罪的地點缺乏監控設施,案發後地方政府與大學輕忽怠職更是令人痛心。
 
連結
 
回上一頁


主任信箱 畢業生留校調查 榮譽榜 新鮮人專區 交通資訊 檔案下載 校友園區 系學會 系友會 校友Facebook 犯防系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