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
社會科學院
English
回首頁
媒體報導
 
王伯頎副教授於5月16日接受聯合報採訪: 落實司改政策…縮小鴻溝 讓法律說人話 2020/5/20   
 
落實司改政策…縮小鴻溝 讓法律說人話

2020-05-16 00:07 聯合報 / 記者林孟潔/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將進入第二任期,回顧蔡政府過去四年司法改革作為,無法獲民意肯定,司法信任度低迷;學者指出,蔡政府讓政治力介入司法人事,最為人詬病,未來如何落實司改政策,加強法治教育,是蔡英文第二任期的課題。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復甸指出,民眾上法院只要求公正公平,司法人事絕不能有政治色彩,才能維護司法獨立性,但蔡政府上任後,從司法院長、大法官的任命都被外界質疑大力清掃異己分子,人事調動沾染強烈政治色彩,當人事被政治介入,動搖司法獨立性,如何讓民眾信任司法?


再者,政府為獲取民意過於炒作行政能力,包括對個案表示意見,嚴重讓行政干預司法,蔡政府推動司法改革,但僅是「敷衍民意」的手段,強行通過早已內部決定好的政策,只想要讓民眾認為司法「有做事」,卻禁不起辯論。

李復甸舉例,近期吵得沸沸揚揚的國民參與審判制度,在前總統馬英九任內也推動過,政黨輪替後無疾而終,他認為無論參審制或陪審制都是世界逐漸淘汰的制度,但蔡政府挾民意推動參審,損害民眾權益。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則認為,台灣傳統社會遵循應報思想,民眾期待司法能體現「殺人者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現代法學思潮並非如此,當司法結果不如預期,會出現認知失調狀況。

王伯頎說,法官常說理由都寫在判決中,但判決書和法律用語太過艱澀,民眾難以理解,「因不理解而產生誤解」,造成現今司法和民眾期待有所落差。

他認為,政府推動司法改革,但再好的政策若民眾不知道也是枉然,減少冷冰冰的文字和數字,「讓法律說人話」,才能縮小司法與民眾間的鴻溝。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院長廖建瑜說,蔡英文曾認同時任法官協會理事長許仕楓所述,司法改革要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石柱下烏龜所象徵的意義「緩慢而堅定」,司法要獲得信賴,並非一蹴可幾,第一任四年完成法制面的打底,「如何落實」是接下來的重點。

https://udn.com/news/story/121092/4567515
 
下載  連結
 
回上一頁


主任信箱 畢業生留校調查 榮譽榜 新鮮人專區 交通資訊 檔案下載 校友園區 系學會 系友會 校友Facebook 犯防系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