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
社會科學院
English
回首頁
 
王伯頎老師接受公視新聞網訪問:高檢署將對詐騙犯求處重刑 學者:警示大於實質意義 2024/2/1
 


發布時間:2024-02-01 19:31 更新時間:2024-02-01 20:34
陳冠勳 陳立峰/台北報導
國內詐騙不斷惹民怨四起。高檢署今(1)日表示,未來偵辦電信詐欺案,被告佯裝公務員或是律師、銀行員等人,利用專業知識犯案,還有在集團內部扮演工程師、車手頭、話務系統商等人,及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身心嚴重損害,都會向法院求處重刑。而民間司改會從協助的個案中,更統計多達5成被害人賠光積蓄後,會走到借錢投資的地步。另外,警方也再破獲假投資詐騙,其中1名25歲家管,就損失高達300萬元。
刑警荷槍實彈,兵分多路攻堅,直搗不法集團犯罪大本營,壓制的多名男子,涉嫌違法做詐欺。
嫌犯架設假網站,投資標的包含,指數、貴金屬和加密貨幣。警方調查,30多歲陳姓主嫌從IG先出發,宣稱短期投資獲利就有幾10%,加進LINE群後,又是一番洗腦,直到被害人把錢投到假平台,這才發現中圈套。不到1年已有8人受害,其中1名25歲家管砸了300萬,損失最多。
刑事局偵二大隊第一隊長鍾孝倫表示,「(詐騙集團)他們會有一套,自己交友聊天的一個話術,都會是一般男女性聊天的過程,主要是要讓這個機手取信這個被害人。」
這類詐騙不斷,不少被害人找上民團協助,民間司改會分析,詐騙集團專挑幣圈小白下手。詐欺起手式,藉由假交友,只要取得信任,行騙大多無往不利。協助個案裡更高達5成被一騙再騙,還走到借貸投資這一步。
民間司改會倡議專員陳梅慧說:「接觸到的被害人的話,大概4到5成就是基本上都一定有借貸,他們那個是養套殺的概念。」
國內詐騙案爆炸性成長,法院有罪判決,往往被批判太輕。
檢方1日也出招,指出電信詐欺中,涉及假檢警或是律師、銀行員等人,利用專業知識犯案,還有在集團扮演重要幹部、工程師、車手頭、話務系統商等,以及對被害人造成身心重大影響,像是輕生和罹患憂鬱症等,檢察官將來偵辦都會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吳景欽認為,「我覺得(檢方)發這個,只有宣示作用。對一般民眾的宣示,在某種程度,藉由整個輿論的宣示給法官壓力。」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則認為,「如果說能夠在源頭做一些處理的話,當然防範於未然,當然就不會有後面刑度的問題嘛。」
雖然有學者認為,或許能有警示效果,但也有法學教授直言,判決是法官權利,檢方的作為,恐怕宣示大於實質意義。
 
回上一頁


主任信箱 畢業生留校調查 榮譽榜 新鮮人專區 交通資訊 檔案下載 校友園區 系學會 系友會 校友Facebook 犯防系Facebook